声明:医案仅供研究学习,请不要以此开药。否则吃坏了身体,本网站概不负责。
184、陈某,50岁,女,1966年03月02日来诊,病历号192067。一年来头晕心悸,气上冲胸闷或胸痛,时汗出,常失眠;服用安眠药,常身疲倦怠,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,苔黄,脉弦迟。
【处方】
证属久有痰瘀阻滞,治以化痰祛瘀,与桂枝茯苓丸合大柴胡汤加减:
桂枝10 克,桃仁10 克,茯苓15 克,丹皮10 克,白芍10 克,柴胡12 克,半夏10 克,黄芩10 克,生姜10 克,枳实10 克,大枣4 枚,大黄6 克,生石膏45克,炙甘草6 克
【结果】
3 月20 日来诊,上药服三剂后诸症均减,睡眠好转,胸痛也好转,上方加赤芍10 克,继服,今自感无不适,以前不敢走路,现走路如常人。
183、武某,24岁,男,1961年04月06日来诊,病历号13980,。去年7 月确诊为慢性肝炎,经服中西药治疗效不明显。现仍肝脾肿大,两胁痛闷,左侧尤甚,倦怠乏力,四肢皮肤甲错色紫暗黑,二便如常,苔白,舌有瘀斑,脉弦细。
【处方】
证属虚劳挟瘀,治以缓中补虚。活血祛瘀,与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,兼服大黄蟅虫丸:
柴胡12 克,白芍12 克,枳实10 克,炙甘草6 克,桂枝10 克,茯苓12 克,丹皮10 克,桃仁l0 克,茵陈15 克,丹参20 克,王不留行10 克
大黄魔虫丸每早一丸。
【结果】
上药加减服用约三个月,6 月28 日来诊,胁痛已,肌肤甲错消失,继用丸药调理巩固。
182、李某,17岁,男,在颐和园游泳时发现下腿有紫癜点点,继之腹疼、腹泄,紫斑延及遍身,入道济医院,予止血针、止疼针,人渐消瘦,以至骨瘦如柴,但仍残存紫斑,大便干结,予蓖麻油,下大量血便,而腹痛止,人亦渐胖。出院后半年紫癜又复发,又入道济医院,再用蓖麻油则毫无效,无奈接回家拖延时日,后请胡老诊治,查身有紫斑,少腹疼、便干、烦躁、苔黄舌紫、脉沉弦等。
【处方】
认为是瘀血阻络,证属抵当汤合大柴胡汤证:
水蛭6 克,虻虫6 克,桃仁6 克,大黄10 克,柴胡12 克,生姜10 克,半夏12
克,枳壳10 克,白芍10 克,黄芩10 克,大枣4 枚。
【结果】
上药服一剂,泄下大便及黑血数升,腹疼止,紫斑随之好转。身体健康,追访10 年未见复发。
181、齐某,19岁,男,1965年06月25日来诊,病历号14296,右下腹痛4 个月。在某医院诊断为“亚急性阑尾炎”,治疗一月后,症状减轻,但不久复发,继服中药治疗两个多月仍未痊愈,经人介绍而来求治。主诉:右下腹疼,按之痛剧,苔白根腻,脉弦滑。
【处方】
证属瘀血挟脓在少府,治以祛瘀排脓,与大黄牡丹皮汤加减:
丹皮15 克,桃仁12 克,冬瓜仁10 克,白芍12 克,生苡仁24 克,炙甘草6 克,大黄6 克,芒硝6 克
【结果】
二日后自感一切良好。但阑尾部位按之仍痛,继服三剂而安。
180、段某,14岁,女,1965年10月04日来诊,,女性,14 岁,病历号173651。于64 年3 月月经初潮,但后来未再来潮。今年4 月23 日发四肢抽搐、昏厥,近来发作频繁。每发作前厌食,右上腹痛、胸闷,当有气自腹向上冲时即发抽搐及昏厥,时伴呼吸急迫、大声喧喊,口苦便干,苔白腻,脉弦细。
【处方】
证属瘀血阻滞、郁久化热,治以祛瘀清热,与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:
柴胡12 克,白芍10 克,枳实10 克,生姜10 克,大枣4 枚,半夏12 克,大黄6
克,桃仁10 克,桂枝10克,炙甘草6 克,黄芩10 克,芒硝10 克(分冲)
【结果】
上药服三剂,右上腹痛、胸闷未作,抽搐也来发,据证改服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,调理三月诸证已,月经来潮。